行业资讯位置提醒: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朱增勇:生猪7亿头出栏量可满足需求,新一轮猪周期跟以往不一样

2023-11-07 19:17:12   来源:畜牧产业经济观察    点击:
       11月2日,在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大连举办,在会议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针对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主题演讲。他认为,基于整个肉类消费结构和产能变化来看,7亿头左右出栏量就可以达到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企业的重点逐渐转向降本增效,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

 

生猪生产形势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生猪存栏仍然处于高位,下半年季节性增长,母猪效率提升;仔猪供给量持续增长;母猪产调减速度不快。二是生猪出栏重量二季度开始回落,但下半年仍将环比增长,继续高于上年同期。上年四季度压栏大猪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逐渐出清,四季度大猪消费旺季。三是猪肉产量创新高,二、三季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出栏量和出栏活重均增长,猪肉产能或超过6000万吨。
 

对于未来生猪的市场形势,朱增勇认为,产能高位,猪肉供给处于上升周期,猪价仍处于下行周期。母猪产能仍维持高位,2024年上半年仍有下跌风险。

以下为实录全文:

朱增勇:猪价今年以来呈现低位窄幅震荡的特征,在近一个月仔猪价格也跌到了2021年同期的水平,猪周期特征是否消失了?将来会呈现如何的走向,以及何时出现转折点?下面跟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今年整体的特点,从统计局9月底公布的前三季度的生猪生产形势来看,生猪存栏是4.4亿头,同比略减0.4%,产能仍然处于高位,预计生猪出栏量和产量都会创新高,猪价处于下行,生猪养殖处于小幅度亏损的状态。

未来的猪价以及猪周期呈现与以往猪周期不同的特征,就要看影响猪周期的原理是哪些,为什么猪周期特征不明显?很多人是从2006年到现在几轮猪周期上涨给人一个错觉,认为周期的特征一定是猪肉价格波动比较剧烈。

我们回顾在2002年之前一些猪周期的话,在1995年我们猪周期比较长,是7—8年的水平,从1998年以后,整体呈现平均4年的周期,同时在1998年到2002年,也出现了一轮窄幅波动的周期。

周期特征跟整体产业环境包括生猪产业本身发展特征是有直接关系的,新一轮猪周期出现相应的新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猪周期呈现出来的相关特征。

影响猪周期特征从宏观来说,一个就是投资(影响供给和产业发展质量),一个就是消费。从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产业投资其实是从2016年开始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消费主要是在2014年之前,我国猪肉产量创了历史高位,是由于之前经济持续增长带动猪肉消费的增加。

从2016年开始,宏观经济和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包括环境规制等因素,导致整体的消费需求呈现稳中略降的状态,为什么今年还创了新高?是非洲猪瘟期间巨大的市场红利刺激产业资本暴增,带动产能惯性的增长。

从影响本轮猪周期的特征来看,从去年到今年,母猪产能是呈现窄幅波动的特征,为什么窄幅波动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整体的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已经有明显的提升,去年年初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的占比提升了65%,同时优化升级过程当中,规模养殖结构的中枢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这一轮超级猪周期中,年出栏5000头和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是整个生产相对比较稳定的。

另外一个就是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去年前20家的养殖企业,年出栏比重已经占到23%,未来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提升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但如果涉及到某些龙头养殖企业未来的产能,是有一个瓶颈的,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龙头养殖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会开始进行全面的产业链垂直整合。

一个是降低中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实现规模效益,还有就是提升市场的话语权,另外一个是拓展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

现在产业链还处于第二个阶段,产业链整合效益还不明显,对于产业链和相应的产业主体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竞争力。

另外一方面,像一些龙头企业,通过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来减缓上游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应的企业从2021年开始,已经尝试提升PSY水平和饲料转化率来降低成本,相应的尽管今年猪价呈现低位,一些企业还是可以维持相应生产运营资金的安全。

另外,猪价下行周期也是一个龙头企业洗牌的过程,即便是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基于企业对全产业链战略思想的话,也可能是稳产或者降低产业的增速,企业的生产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依然还是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如果企业的生产产能低于行业水平,还是保持稳产的态势。

从猪周期的影响要素来看,从宏观来讲,2015年来说整个肉类消费量趋增,但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生猪产能水平恢复常态以后,由提量转为增质,猪肉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整体受影响相对比较小,依然好于上年同期,疫情影响下半年开始呈现。

从猪周期本质特征来讲,母猪产能调减速度和空间是核心。母猪存栏从去年至今仅仅下降150万头的水平。在没有本质改变之前,猪周期的本质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一个下行的周期,猪价会呈现窄幅波动的特征。

从影响猪周期和母猪产能的角度来讲,一个是主动式的产能调节,一个是被动式的产能调节。主动产能调减是市场规律引导产能调节。例如今年,2013年和2014年,产能逐渐调减,因为养殖主体个体的差异,以及不同养殖主体对市场预判方向不同,在调减时间和规模上有差异。另外规模化水平也有影响,从2013年2月份开始调节,当时是以中小规模为主,所以在猪价波动的时候调节比较快,在相对较快的时候,环比超过1%。

今年呈现了相对与以往周期不一样的特征,一季度基本上是0.5%以内的价幅,二季度开始调整的幅度增大,依然没有超过1%的水平。包括一些恐慌性的出栏,对整体影响比较小,这个是一个主动产能调节,整体来讲,调减速度还是比较温和的。

被动式的产能调减包括两种,分别是深度亏损和外部冲击。例如2021年三四季度,深度亏损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带来了去年下半年相对较短四个月的快速上涨,所以说,这种被动调减,带来的上涨周期相对较短,尽管猪价涨幅较高。另外一个就是疫病、规制等带来的被动产能调减,具有普遍性、显著性产能下降影响的特征。非洲猪瘟等疫病对生产的影响以及防控效率影响复产速度,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猪价一直保持高位的原因。从疫病影响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讲,一个显著的影响是带动了整个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今年以来,产业还有以下的特征,整个行业完全成本还是处于相对的高位,消费需求支撑不足。从生产成本来讲,对猪价下跌幅度和空间具有一定的支撑,猪肉上涨空间则更多是供给来决定的。所以,随着豆粕和玉米价格三季度从高位回落,整个养殖效率的提升,预计2024年行业平均成本会进一步的回落。

从影响猪价的要素来讲,供给是一个核心要素,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对猪价波动方向定性分析的指标。主要是看三个方面,一个是5月龄中大猪存量,还有仔猪供给量,还有母猪存栏量。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是判断3个月内猪价波动的指标。

投机性的二次育肥和压栏,本质上对供给和猪价的影响是一样的。从今年来看,投机性的二次育肥显著下降,今年二育量和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跟去年相比差异较大,还有就是仔猪的供给量,主体是呈现上涨的趋势,整个商品猪还是充裕的状态,从4.4亿头的存栏量可以看出,生猪的存栏量高于4.3亿头以上,猪价是接近生产成本的水平,降低到4.2亿头以内,会有一定相对时间内的上涨行情。

从短期仔猪供给量来看,1月份和5月份环比有所下降,因此8月和11月供需形势会有所好转,元旦之后还有一定的季节性上涨行情,因为只是供需关系的短期改善,供给充裕特征没有改变,整体来讲,猪价止跌反弹并季节性上涨的特点可能跟8月份是比较类似的,反弹的力度不高,所以养殖主体在猪价上涨及时的把握住猪价上涨的行情,及时达到出栏的标准,可以锁定相应的利润。另外一个,还是近期一些地方,北方一些天气转冷之后,疫病风险会加大,更应该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护,同时做好成本的管控,这样保障明年上半年能够有效的应对猪价的波动的风险。

具体来讲,从中长期来看,猪肉占肉类产量的比重,还有猪肉占肉类消费的比重,整体在稳中有降的状态。今年相对来讲有一点特殊,大量产业投资带动产能和猪肉供给惯性增长。

生猪产业具有重资产、长周期周转的特征,所以短期的一些影响,对中长期的产能变化,相对来讲是较小的。所以在研判未来市场发展的时候,还是要客观理性的,不要从主观的角度,仅仅一些点或者部分区域的情况,就推演到全国范围的产能变化。

从中长期来讲,“十四五”期间生产和消费都进入平台期,更多是养殖主体市场份额竞争,特别是一些龙头养殖企业,在近两年快速发展。根据一些媒体机构发布的信息,很多的龙头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上年有明显的增长,更多的企业要把整个生产经营的重点,转移到整个产业链管理和规模效率上,这样的话,凭借优秀的成本管理,才能够在这种相对下行的周期,保证生产经营性的安全和稳定。

从核心要素来讲,从2002年开始,发现历来的猪周期都在猪肉下行周期叠加的一些其他的要素,比如说猪瘟、环保规制等因素,单纯由于猪肉价格下跌导致的产能调节,相对来讲,就是整体窄幅波动,或者波动不明显的周期,当前是符合猪周期本身的规律,但是每一轮猪周期引发的核心要素都是不同的。

从母猪产能变化来看,从去年4月份到12月份有一定程度增加的态势。去年累计增加的幅度跟今年累计增加的幅度基本上是相同的。

未来我国到底是需要多少头猪,到底需要多少量的猪肉,可以满足基本的供需平衡?生产者有一定的利润,消费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足够的猪肉,基于整个肉类消费结构和产能变化来看,7亿头左右出栏量就可以达到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企业发展战略重点转向降本增效,才能带动整个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从四季度开始如果产能调减加速,会带来明年下半年以及2025年市场行情一个小周期,小周期就意味着行业养殖盈利平均水平是处于一个常态的,很多人对于猪价讨论,以非洲猪瘟时猪价讨论新一轮猪价上涨的水平,全行业的平均成本由当前16.5元左右,降低到14—15元之间,如果猪价高点达到18元,也可以达到每头猪盈利在200—300元的水平,在新一轮周期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它的特征。生产成本来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总体还是呈现下降的状态。

另外一个,二次育肥为什么明显下降,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猪价跌到波谷,未来两三个月会持续的反弹。另外,猪价持续上涨阶段,未来也是持续上涨的行情,才会引发二次育肥的状态。去年三季度二次育肥呈现量大且普遍状态,今年是一个低位窄幅波动的特征。二育有利时机是10月中旬之前,所以四季度出栏的节奏在11月份之后逐渐回归常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动物油需求带动了大猪需求的增加,进而才是腌制腊肉需求提升带动大猪需求。

从今年出栏活重变化来看,是高于去年的同期的,从1季度开始逐渐的回落,2季度回落到全年相对较低的水平,3季度开始逐步开始增加。

屠宰量来看,定点屠宰有一个可以预判未来猪价的一个有效指标,2季度屠宰量均在2600万头以上,因此猪价低位震荡探底。

刚才提到了规模化水平的提升,是当前生产稳定的一个核心要素,特别是从2021年以后,规模化水平得到快速的发展,规模化水平提升的百分比与2007年的周期类似的,都是提升了16个点左右。但核心发展主体是有差异的,规模场整个市场份额还会增加,就预示着整个未来产能波动的范围会有所缩窄。从今年养殖盈利来看,1—7月份是小幅度亏损的,10月下旬再次进入亏损。如果猪价下跌的低点,低于行业完全平均水平,产能调减幅度是相对较小的,进一步下跌低于行业的现金水平,会带来产能较大的幅度调整。

产能调减速度跟亏损时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明年上半年可能依然出现亏损的情况,尤其是一季度,整个产能调节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从消费来讲,从宏观经济来讲,是宏观经济、人均GDP,包括居民收入等要素,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讲,人口的数量去年出现转折点,同时核心消费人口数量从2016年出现转折点。

从刚性消费需求来讲,是呈现总体稳中趋降的消费趋势。猪肉消费会呈现明显季节性的特征,同时消费的季节性特征也导致每年猪价的高点都会出现国庆和中秋之前,元旦之前是一个次高点。

从本轮猪周期的特点来看,在猪价达到波谷之后没有像之前周期还要经历一轮相对低价的小周期,而是快速进入上涨周期,产能基本特征不变,所以本轮周期下降周期的时间是明显高于上涨周期的,就意味着新一轮周期更多的是产能质量的调整,以及产能主体结构的调整。

在猪肉下行周期的时候,要把握好产能的发展战略,及时将整个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整个生产管理上。从历轮猪周期来看,每一轮猪周期都有独特的特点,我们要把握每一轮可以影响产能变动的核心要素。

从预判未来猪肉价格角度来讲,从今年短期来看,我觉得影响猪价的要素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去年下半年整个产能的变化,以及今年前三季度。

从生产方式、形态、结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新一轮猪周期都呈现新的特征,同时按照目前这个要素来看的话,还不具备猪周期转折的变化的前提条件,在没有新的一些外部影响因素之下,可能就会呈现这种小周期组成的大周期。

所以,从总体来看,后期整个产能变化,还是受养殖主体生产经营资金稳定性的影响,明年上半年产能变动特征将影响后期猪周期是否出现较大转折。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把整个发展战略重心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地应对生猪价格波动风险。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全国服务电话:028-8878-9999总部地址:四川省邛崃市临邛工业园科旺路2号
Copyright © 成都旺江饲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蜀ICP备11015852号-1

网站建设:互成网络